.

史话新疆12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

06:26

博孜克日格沟谷位于新疆拜城县城东北黑英山两侧,崖壁耸立,地势险峻。在沟口西侧,崖壁离地面不过尺许,有一方摩崖石刻,刻面起伏不平,加之河水雨水长久侵蚀,阴刻字迹斑驳难辨。这就是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治关亭颂》石刻。

年,清军左宗棠部将张曜率军路过此地时,一位名叫施补华的幕僚获知石壁上有残字,即带人前往查看,并制作了拓片。作为期间发现于中国最西部的东汉隶书摩崖石刻,《刘平国治关亭诵》在晚清以来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刘平国治关亭诵》摩崖石刻拓片,汉字隶书,字体古朴风,分8列,记述了东汉永寿四年(公元年),西域长史所属龟兹国左将军刘平国率秦人孟伯山、比虎贲、赵当卑、夏羌、石当卑、城阿羌6人来此凿石筑亭,修建关城的事迹。这里所称的秦人,指的是汉人,刻石做诵是为了纪念这一工程竣工。

公元年,东汉任命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屯驻柳中城,统辖治理西域。为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稽查来往行旅,东汉在西域的交通要道和险关要隘设置城垒屏障。刻石上提到的亭,是秦汉时地方基层管理机构,在边疆地区,主要负责稽查行旅,警备候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yuan)之后,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桑弘羊等人在给汉武帝的奏对中也提出要在“轮台以益肯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由此可见,公元年,刘平国在拜城地区建列亭,是巩固汉朝在西域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所处的博孜克日格沟谷沟口宽不过两丈,两侧山壁陡峭,易守难攻。沿沟谷向北,翻越阿克布拉克达坂,经天堂湖、科克苏河、包扎墩达坂,可抵达今伊犁河流域的特克斯县。这条连通南北疆之间的捷径,史称乌孙古道,为汉时龟兹等地北通乌孙的必经之地。在这个交通要道修建关亭,既可节制南北疆的往来,也可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时至今日,在沟口西侧摩崖石刻附近,仍留有多处深凿逾米的石孔。沟东半山岩也凿有石孔,沟口以北不远处有卵石堆积的关隘残存。这些遗迹印证了刘平国刻石文字中“凿山石做孔”的记载。

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认为,古人在此建关,在岩石上凿孔,以安木闩或栅栏,日开夜闭,以稽行人,御外敌。刘平国亭诵,记录了汉朝在西域修筑亭障设施的事实,验证了汉代以后中央政权在西域进行管辖的史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