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镜头对准人民,将版面留给人民。7月18日至19日,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鄂尔多斯市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
据悉,这次来到鄂尔多斯市的集中采访团由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等在内的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分三条采访线路,涵盖5个旗区,采访内容包括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牧业、现代牧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两天的采访中,中央媒体记者围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主题采写、编发了大量报道,多角度、立体化讲述了鄂尔多斯各族人民走向小康生活的生动故事。
走进康巴什区
康巴什区第十幼儿园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园内建有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卫生间等功能齐备的标准教室18个,有效解决了“入学难、园位少”难题,让附近居住区的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内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身心健康得到均衡发展,灿烂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绽放。
“这次来鄂尔多斯感触很深。康巴什区大力发展普惠性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幼儿家庭,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好、传播好奔向小康路上的‘鄂尔多斯温度’。”中新社内蒙古分社视频记者马知远说。
在中国北方首家5G无人驾驶公交车始发站,草原新城康巴什的智慧生活立即引起记者们的“围观”。在采访康巴什区智慧城市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过程中,采访团的记者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生怕遗漏掉哪怕一丝细节。
从第一辆公交“落户”至今,康巴什区公交发展在不断地迈向“互联网+公交”的智能时代,也在不断刷新着居民的“小康生活”指数。今年7月,康巴什区开始我国西部地区首条非园区市政道路5G自动驾驶公交接驳车的测试项目,无人驾驶公交车成为康巴什区公交“新成员”,以“智能步伐”为全面实现居民小康生活助力,增添居民“幸福城市”新体验。
“他们的提问有思想、有深度,充分挖掘出了鄂尔多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康巴什区智慧城市服务中心负责人冯浩儒接受采访后说。
行走于康巴什中轴线时,一幅百花争奇斗艳、绿色层叠苍翠、空间疏密有致、高度舒缓有序的美丽画卷徐徐映入中央媒体采访团眼帘。
如今,康巴什已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天以上,享有“天然氧吧”美誉。为了让绿色成为小康之路的底色,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近年来,康巴什区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障,用力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出了一条“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新路子,建成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覆盖率达41.08%,人均公园绿地76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居民生活转角遇到绿,出门就是风景。
在康巴什区新华书店的小木屋里,采访团深入了解康巴什区人文气息和书香城市建设,感受康巴什区居民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人民日报记者李林宝说:“康巴什真的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特别好,夏天特别凉爽。同时,我亲身体会到这里的智慧城市和书香城市建设成果,为康巴什点赞。我们随时拍,即时剪,第一时间回传,为的就是能够尽快地把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走向小康的面貌传达给全国人民。”
走进乌审旗
7月18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乌审旗图克镇巴音淖尔草原,采访黄陶勒盖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户哈斯巴亚尔因绿致富、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与周围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小康故事。
牧民哈斯巴亚尔家在毛乌素沙漠深处,门前有内蒙古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天然草甸草原,推开窗户就能见到绿色、闻到草香,还有骏马作伴。城里人渴望的诗和远方、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触手可及。哈斯巴亚尔因绿致富,他成立旅游合作社,拆除草场围栏整合出亩草原旅游区,适度放养以免破坏草场。他经营的牧家乐去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收入达万元。沿巴音淖尔湖周边的20多户牧民主动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旅游产业。旅游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切实提高了当地牧民生活水平。
工人日报记者李玉波说:“完全超乎了想象。嘎查牧民都住上了砖房,家家使用安全饮用水,孩子有学上,牧民有医保,每天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网络了解外面的新变化,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并开始了精神文化的追求。我们看到了牧区发展中的新举措、新亮点、新变化,也寻找到了现代牧民奔小康路上的感人故事。”
走进杭锦旗
在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希日摩仁嘎查什拉乌素小聚居,面对别具一格的美丽乡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等,采访团成员很受震撼,感慨万千。
什拉乌素小聚居共有32套住宅。年底,14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入住,54岁的温占则是其中一户。搬进小聚居让他告别了常年在外租房打工的生活,回乡后他养起了50只湖羊,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目前,小聚居14户易地搬迁户共养殖多只湖羊,预计到今年年底,每户纯收益不低于7万元。通过产业指导员开展专业的指导,不仅提升了易地搬迁户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带动了更多有意愿的养殖户通过养殖增收致富。
光明日报记者高平表示:“所到之处都是蓬勃向上的发展气息,尤其是小聚居农牧民发展湖羊养殖产业走上小康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写出有深度、见温度的稿子。”
走进伊金霍洛旗
在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桑盖村温沙水湾,内蒙古日报记者康丽娜边听边记,忙着收集相关资料:“优越的生态环境可以带给人们舒适与享受,温沙水湾民风淳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钢筋水泥建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都有满满的幸福感。”
走进鄂托克旗
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吉日嘎拉图家,采访团了解到他家有家庭牧场余亩,在政策扶持补贴帮助下,新建平米的棚圈,养殖了多只阿尔巴斯白绒山羊、58头牛,开设了牧家乐,并通过自动饲喂机、自动饮水机、大型喷灌等现代化养殖设施实现了现代化牧业养殖。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鄂托克旗,让我感受比较深刻。我们去采访了比较有名的‘草原蓝色乐队’,他们夫妇两人从年到现在,连续35年自愿带领周围嘎查的村民一起,为广大的农牧民服务,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这个让我印象深刻。还有我看到了现代农牧业发展,给当地农牧民带来的增收致富效果非常明显。19日下午在蒙古秘史博物馆了解鄂托克旗的历史文化,也很有收获。”人民日报记者张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