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可克达拉市10月31日电(记者毛卫华摄影报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0月31日上午,新疆首座双塔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可克达拉大桥顺利通车。
“太好了,这座大桥是民心桥,是兵团时代的象征。我由于经营业务需要,经常往返于兵团68和66团之间,在没有修建大桥之前,我要从伊宁市绕道60多公里花费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大桥通车,我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往返两地之间,简直太方便了。”来自江苏的客商张玉生说。
可克达拉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兵团第四师成立以来伊犁河两岸团场60多年不能直接通行的历史。也为新疆伊宁市和可克达拉市经济圈高速发展插上了展翅飞翔的翅膀。
据了解,可克达拉大桥工程是年5月5日开始建造。它是拟建的G30-S公路的一部分,起点位于伊犁河北岸,终点位于伊犁河南岸,青杉河淀公园东南侧。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双塔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兵团迄今最大的单体桥梁工程。大桥的顺利通车给兵团新城可克达拉市及周边察布查尔县、都拉塔口岸、六十七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等各族人民出行带来了交通便利,也为可克达拉市和伊宁市经济圈高速发展及稳定、旅游、改善民生等提供有力支持。
可克达拉大桥项目执行办总工程师张明生介绍,可克达拉大桥位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境内,横跨伊犁河,距伊宁市约20公里。大桥全长米,桥梁总长米,主桥为米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索塔采用双柱式变截面“H”形塔,主塔高为.5米,桥面总宽32.9米,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实际限速60公里。大桥还设置有监测中心,时实监测大桥的安全指数、亮化、广播、监控等系统。
“可克达拉大桥仅主桥使用混凝土12万方,各类钢材2.2万吨,其中4万吨混凝土在地面以下,有效桩基长度73米,抗地震烈度为7度,防洪标准达到年一遇。”张明生说。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交通运输局可克达拉大桥项目执行办主任宋友军说,自年5月开建以来,针对北疆气候严寒、伊犁河砂砾土复杂土质等不利因素,采用地表铺钢板分散着力点、大放坡开挖配合井点防水、挂篮悬臂方式浇筑节段等先进技术,突破重重技术难关,相关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成为兵团桥梁建设史上又一座里程碑。近年来,该项目已有1项QC成果,3项发明、2项工法申报成功,当前正在积极申报鲁班奖。经过中交路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桥梁检测,全部数据符合或超过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大桥达到优良工程。
据悉,大桥通车后,从乌鲁木齐市往都拉塔口岸、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昭苏县等方向通车里程缩短60公里,时间减少1小时30分钟。大桥同时构成了G、G30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重要干线公路纵向的连接通道,并使伊犁河两岸的G线、S线彻底贯通,成为了跨越伊犁河的又一座大桥。自此,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六十七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等地群众到可克达拉市可缩短30至公里路程,为可克达拉市打通南北运输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区域路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正值深秋,一河两岸姹紫嫣红,油画般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年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兵团管理的第八座城市可克达拉市挂牌建市。可克达拉市域由兵团第四师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全部区域和六十六团、六十七团部分区域组成,可克达拉大桥一桥飞架南北,真正使可克达拉市域连为一体,为城市“一河两岸、跨河发展”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站在大桥北望城市核心区,以绿色原野和兵团精神为主要设计元素合成的城市标志,确立了“中亚湿岛·交响夏都”的城市品牌定位。
如今,这座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绿色城市已建成29个主题公园,可克达拉大桥也是可克达拉市滨河公园的重要一景。城市绿化率目前已接近50%,构建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绿化格局。
可克达拉市将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在市内的亭台石桥上,可以看到王蒙等27位知名作家、书法家、篆刻家、雕塑家的题字等作品70幅,体现着中国文化名人对这个军垦新城的特殊情怀。雕刻在桥头的“可克达拉大桥”6字正是原国家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亲提。
路网纵横,绿水环绕,繁花满地,城林交融,可克达拉已经改变了模样!(张晓婷毛瑞)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