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以北为尊,喜欢面南背北,为啥秦始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呢?原因:南北太贵,买不起!这绝对不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但在秦以前,至少中国西北方,是东西贵而不是南北贵,后来才普遍发展为南北贵过东西。因此,东西被老百姓挂在了嘴上,能“买”起了。

一、中心之国,为什么南北贵过东西?

说起来,我们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就连东西南北也有说法。在古代,皇帝面南背北,为什么要背北?具体有两种说法:

一是,在宋代之前,北方的经济要比南方发达,那些治理国家的皇帝们,大多出自北方,所以,有了以北为尊的说法。也许是“尊北”太久,面南而背北的皇帝们,把经济相对较弱的南方就看成了蛮夷之地,就有了“北上南下”。上当然有贵,尊贵的意思,下呢,或许就是贫贱了。没想到,这种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竟然巧合了起来,北方地势高,南方海拔低,也便很科学地保留在至今日。

二是,可能因为面南背北太久,需要给这象征王权的方位给予一定的神话色彩,也便有了将北边视为“神位”的说法。皇帝坐在北边,大臣们面对这个方位叩拜,显得很神圣。但光有“背”与“面”的问题,似乎还不够,还得有东西,而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这不但延伸了,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词汇,还派生出了如今我们都极为常用的词——买东西。

有人问:为什么会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虽然南有点蛮夷或者贫贱,但重要的是它和北联系在了一起,以北为尊,北方有神位,太贵了买不起呀!

在这个基础上,位于北半球的中国便有了“中心之国”的说法。早在周王朝就让这说法得了印证——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其铭文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思是: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人们今天都说这是周朝初年,中国之名的最早由来,但这里面分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理想与秘密——中国不但是“中心之国”,还包括“周边之国”。

这么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时祭公谋父曾阐发过“五服”说:“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具体而言,即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汉书作“绥服”)、“要服”、“荒服”,是为“五服”。

这“五服”就是周边,就是天下,体现出的是中国文化的自信。而南北贵、东西贱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

二、中国西北,东西曾经贵过南北?

是这样吗?在中国,一开始就南北贵过了东西?回答当然不是,至少是不完全是。就让我们从墓葬说起。

乌孙,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其族属到现在还弄不大清楚,按照一些古籍的记载,这个民族与匈奴差不多,所谓“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人同俗”。但是,他们却时常与匈奴兵戎相见,最终被匈奴由河西走廊赶到了新疆伊犁草原。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北疆地区发现了一些古墓群,运用测年的技术,学者们断定这些古墓群大多属于多年前的乌孙人,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昭苏县的夏台、波马等处,另在塔城等地也有发现。其规模较大,有的一次发现就是数十座。

这些墓均为竖穴(大都有不同规模的木梓结构),多室(双室或四室)墓为主,有少许单室墓。墓室均呈东西向,南北平行排列。这与中原汉墓显然不同。但从死者“仰身直肢”看,又受到了中原葬式的影响,而“头西脚东”,则又有羌族人的习俗。这就是说,乌孙人至少是在葬式方面受到了中原与羌人的影响,以此推断,他们在平日的生活里受这二者的影响已是不言而喻了。

让我们再把地点向东移一些,河西走廊的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这个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于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距今约年。位于玉门市清泉乡境内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是一个羌人部落的文化遗址。

在火烧沟文化遗址,学者们发现墓葬的形式,大多是竖井带台的侧穴墓,墓坑大多都是东西方向,呈长方形,并且尸骨都是“头东脚西”。这与乌孙人是调了个儿的,但依然是“东西”。更为有趣的是,学者们还发现,火烧沟一些墓与墓之间的距离都是9米。对此,人们产生了一些联想,即头朝东即是证明他们崇拜太阳,或者向往东方、来自东方,而9则有某种神秘,除了古代的“九五之尊”、“九九归一”,还有我们今天所说的长长久久的意味。

然而,不管是“头西脚东”还是“头东脚西”都说明了,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不崇拜南北而是喜欢东西的,至少是在史书上乌孙人的那个年代之前。

但是,因为今天有一些人不太了解这点,一旦看见这种现象,就说这些不是中国人了,很奇怪的。比方说,同样是在河西走廊,有一个地方被称作是罗马人的村寨,其依据是除了在当地发现了一些红头发、蓝眼睛的村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在村寨的附近,人们发现了一古墓,“这些古墓的葬式头东脚西的,与中原的不太一样”。

如此一来,就有些把东西“卖”给外国人的意味。

三、喜欢东西不仅是少数民族,还有秦始皇

在中国西北,喜欢东西的仅仅是少数民族?答案当然不是。

我们要说的是,秦始皇陵也是坐西向东的,与历代帝王陵墓的格局不同,非常奇特。为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徐福一去杳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东方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基于此,秦始皇陵坐西向东。

第一种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死后仍要威慑东方六国。

第三种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秦汉时期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坐西向东。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早期越为明显。(《中国城旅游》年06月)

这三种说法,最靠谱的也就是最后一种了,它说明,至少在战国时的秦国、至少在秦国本土,人们是不喜欢南北而喜欢东西,东西是“贵”过南北的。什么原因?与秦国当时所处的位置是分不开的。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至年),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年)设置陇西郡(包括今天水、兰州等地区,郡治今临洮县南)。通过一些史料可以看出,秦国当时在西北方的疆域可能还不止于此。

《左传·驹支不屈于晋》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

姜戎早年居于今陕西米脂县及以北地区,是较早与华夏融合的西戎,周文王之祖母等人皆称“太姜”,就是与这个民族通婚的原因。驹支是姜戎族的首领,他的故事告诉人们,秦人当时在西北方的疆域已经到达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史记·六国年表》也说,“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雍州是中国汉族典籍《禹贡》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今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后改凉州。

秦国在这样一个区域,难免不会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所以,秦人也是喜欢东西的。只是后来的文化经过发展与交融,在全中国范围内,南北才普遍“贵”过东西的。所以,我们说,中国人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原因是南北太贵了买不起,而这绝对不是一句开玩笑的话。

结语:最后附带着说一句,周王朝的中心之国,根本不存在我们今天所说的少数民族,在中心之国周边的民族或者国家,他们同样是中国之人,而流传下来的古籍与今天的考古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乌孙族、姜戎族等等。尽管,在他们的心里东西曾经贵过,但最终还是被南北了。这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自信,还有包容,也是真实的我们的历史。(文|路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