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三桥村,酷热中却别有一番滋味。仰面而来的文化墙、文化长廊、景观小品,赋予浓郁的人文因子,流淌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建设中的小公园、小节点、景观带,自然和谐,景致各异,完美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随着“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的深入推进,红色古镇、绿色永和焕发出了新活力。经过一番精雕细琢、梳妆打扮后的永和,已经蜕变成景色迷人、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
文化传承延续历史
三桥村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传统习俗、人情风貌。箬帽滩自然村因制作箬帽而得名,小到十来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编织箬帽;泗明港自然村曾经家家户户从事水上运输,最繁盛时有大小船只多只;三桥村民间吹打乐已有多年历史,在周边乡村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五星达标、3A争创”中,三桥村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将历史习俗、村落文化通过文化墙、文化长廊、景观小品等展示出来,点缀于村庄的各个角落。箬帽编织的场景和渊源、民间吹打的盛况和表现形式等,经过民间工艺师的妙笔,画在农居的外墙,绘在百姓的心头。借助文化礼堂这一阵地,三桥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调动吹打乐等民间文艺团体的积极性,三桥吹打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在拆违控违、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三桥村“上虞吹打”被列入绍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传统文化,需要让文化留下来,延续历史记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需要赋予其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与三桥村一样,朱巷、项家桥等村也将挖掘和彰显传统文化作为“五星达标、3A争创”的重点内容来抓。朱巷村致力于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党建+红色”品牌,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了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引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传承与弘扬;如项家桥村致力发挥乡贤文化的作用,打造“乡贤+乡村治理”品牌,激发了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节点打造走心给力
一个自然协调、温馨舒适、彰显特色的景观、小品是村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五星达标、3A争创”中,永和镇高度重视景观节点建设,坚持找准点位、狠抓细节、融入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画龙点睛”。
“这里本来是杂草众生之地,我们根据实际规划了党建公园,只待天凉点植绿了。”顺着三桥村村委主任陆淼林介绍的方向,村入口处,一块约二亩半左右的土地被齐整的竹栅栏围起来,牧童放牛的小品栩栩如生,似在欢迎客人的到来……建设中的党建公园已初见雏形。
再往前,三桥村丁家河石溪段已经一改先前的破败杂乱,经过疏浚河道,砌石护岸,植绿增绿,建造休闲长廊,这里成了一处绝美的景点。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小桥、流水、人家,自成一片风景。村中央,一个小池塘也被砌了齐整的石护栏,旁边是一个凉亭,再是一个小型停车场。“在节点的打造中,我们注重‘边角料’合理利用,可以说是见缝插针、见缝布景。”陆淼林说。
与三桥村一样,永和镇各村在美丽乡村节点布局上,可谓“走心”又“给力”。一方面通过结合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布局点位;另一方面则深入群众,按照群众需求完善点位选址,使节点布局既科学又贴近实际,既符合民生需求又具有可看性。各村充分利用拆后土地、垃圾死角清理后的闲置地块等进行美化绿化硬化,打造成小公园、小绿地、小节点、小景观、停车场等大小节点,使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