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你不是要吃糖烙饼嘛?今天就给你烙。”“孙子”声未落,就无缝进入到了讲解环节:“放点‘老葱白面’,用手抓‘晕’鸡蛋、面上倒点老开水,各老(搅拌)一下,行嘞烤好嘞!”
仅1分多钟的短视频快速教学后,糖烙饼就制作完成了。从老铁的评论中能感觉到,大家对这奇妙的方言还没缓过神儿来:“一开始那声‘孙子’就很妙,还好听见小朋友答应了,要不学个做菜吃大亏了。”“听懂了三分之一,但是配合着画面也能懂一些。”“虽然听不懂,但是这声音真魔性,越听越喜欢。”
在方言与美食的魅力下,这个“河套美食客”(快手ID:)的快手作品里,数十万播放量成为标配,仅38个作品就已吸粉十万。
老传媒人的无奈
操着一口风趣河套话出镜的是李凤兰,快手上的几十道菜肴全是她的作品。用她儿子苏益儒的话形容:“我妈爱美食,更会做美食,从小就馋我妈这口。”
有“懂行”的粉丝评论:“这可是河套的传统美食,大妈做得绝对一流,隔着屏都觉得又酥又香。”确实,短视频中的美食博主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今年已63岁,对河套美食了如指掌。但河套美食甚至河套这个地区,对于许多人来说仍是陌生的。这也是这个快手账号诞生的原因之一:“河套好东西是真的多,但知道的人也是真的少。”大妈的儿子苏益儒说。
运营这个账号之前,李凤兰经常看快手上的各地美食,并偶尔跟风“露一手”。真正认真发布作品是从年年底开始的,儿子苏益儒作为视频拍摄者,曾一度排斥短视频:“我做传媒这行快十年了,也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为客户策划、拍摄广告宣传片等。前两年有同行转战短视频,当时我还很不屑,后来有客户来问我,说想通过短视频宣传,我不熟悉也不能强接啊,就拒绝了一些。”
去年年底,传统媒体的颓势越来越明显,“那时候真快扛不住了,基本没什么单子了”,苏益儒不得不想到了短视频:“去年年底开始试水短视频,看看它到底有多大魔力。”
思前想去,他想从身边人“下手”:“我觉得就拍美食,我们河套美食虽然知道的人少,但有过体验的都会路转粉,我有好多外地亲戚,天天追着我妈发教学视频,我就想,既然他们想看,是不是老铁们也感兴趣呢?”
带着行业的压力与现实的无奈,苏益儒带着河套美食走进了快手平台。
老河套人的方言魅力
第一条美食视频发布后,苏益儒和媳妇开玩笑,“要是能到1万,咱就开直播”。谁知发完视频的第二天,播放量就上万了,且后台的评论越来越多,有交流美食的,有探讨文化的。苏益儒的第一反应不是火了,而是自豪:“这么多人喜欢河套美食、对河套感兴趣,我真的很惊喜,我们这好东西真的多,也希望通过美食这个窗口,让大家了解真正的河套。”
脂油包、炒猪肝、粉汤油饼……虽然食材简单,但独具特色的方言解说,为食材注入了特殊的家乡温暖与亲切感。有老铁专门组成了“猜词”队伍,第一个被猜出来的便是“各老”,这个出场率最高的词,往往会在翻炒、搅拌中出现,老铁们一致认为是“翻动、搅拌”的意思。
最让他们开心的,是有许多人透过美食和方言爱上了河套文化:“内蒙的巴彦淖尔市和陕西、山西一些地方的面食文化很相似,同属于河套地区。现在老铁们经常在视频下交流河套文化,还有粉丝探讨河套地区不同行政区划内的方言差异,特别亲切。”
河套文化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融和体,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文化包容性。在草原文化中,河套文化既是源,又是流。但因地属塞外,河套地区的经济不如沿海地区发达。
但在苏益儒眼中,河套的旅游业却是机会:“我们这里虽然交通不发达,但也在规划和建设中,相信我们这里会被越来越多人喜欢的,景色非常美,期待游客遍地的那天。”
现在的苏益儒还没有开直播,他还没有想好播什么:“不是不想播,是不敢播,怕形式没想好观众们不感兴趣,怕自己不能把河套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从对短视频的排斥,到了现在的依赖,不仅是老传媒人发展的新机遇,在他心中更是河套借助美食突围的新方式。
新形态下的机遇
苏益儒想靠几条美食视频带动当地的发展,并非天方夜谭,起码在短视频领域不是。快手平台普惠的流量分发机制,给了各地的人与物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先吸引味蕾的“美食突围”,在快手平台早已不是个例。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的蒋金春,为了带动当地土特产的售卖,扮成鲁智深在竹林里、小溪旁大口喝酒吃肉。经过几个月的经营,本就一脸喜相的蒋金春彻底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