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新疆

原创牛汝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东边及南边分别与甘肃、青海及西藏等省区连接,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北及西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毗邻,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接壤。国界线长达公里,是中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土地面积.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绵延一千多公里的天山将新疆分成自然景观截然不同的两个区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而且,以天山为界,其南部称为“南疆”,其北部称为“北疆”。其主要特点是:(1)深居内陆,环境封闭。(2)群山环绕,海拔悬殊。(3)大气干旱,沙漠广布。(4)地广人稀,潜力雄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中国5个省级自治区之一,位于西北地区,首府乌鲁木齐。疆维吾尔自治区现辖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截止到年4月,全区辖13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61个县、6个自治县,合计个县级区划。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新疆定居的有13个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和俄罗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有些民族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聚居区,如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有些则和其他民族杂居,散居各地,如乌孜别克、塔塔尔、满、俄罗斯等族;亦有几个民族既聚居也杂居,如回、锡伯;达斡尔等族。

随着各地区和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纯粹的民族聚居区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在实行民族自治的州和县中,同时也有其他民族杂居、混居,其他民族的人口数量甚至还超过自治州、县的主体民族的人口数量。例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汉、维、哈3个民族的人口都多于蒙古族人口;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人口,维吾尔族为柯尔克孜族人口的两倍多;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人口,也分别少于维、汉、哈3个民族。

由于北疆有平坦的草原及交通工具,在准噶尔盆地上往往能形成统一强大的游牧政权。准噶尔盆地东面开阔的缺口又使它得以与蒙古草原连成一片,于是北疆又往往与蒙古草原同处于一个游牧政权的统辖之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和蒙古大汗国,都是如此。这些政权的强大武力,不仅能覆盖东起兴安岭,西至葱岭的万里草原,还往往能够笼罩住天山南麓的所有城邦小国。当他们西越葱岭时,还几次对世界历史造成巨大的影响。但这些政权往往是骤起骤落,存在的时间多的二、三百年,少的只有几十年,而真正强盛的时期,一般都很短。

南疆沙漠边缘的绿洲,大多面积狭小。绿洲之间又隔以沙漠,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因此,这些绿洲多形成相互独立的小城邦国。古代南疆往往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小城邦国同时并存。据《汉书·西城传》的记述,两汉时南疆各绿洲的人口加到一起也仅有二十余万人。其中人口少的仅一、二千人,最多的也不到十万人,这些地狭人稀的城邦小国,不仅谁也没有统一整个南疆的力量,而且也无力保持自身的完全独立。

因此,当中原王朝统一天山南北时,各个城邦国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权,成为府和州。当中原王朝的力量退出天山南北时,各小城邦国就受北疆的游牧政权的管辖。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是北疆游牧政权统辖南疆,它们一般都是利用各绿洲原有的统治者来管理当地事务,因此各绿洲上的统治家族能延续几百年甚至千年之久。例如,于阗国的尉迟氏王族,就在当地统治了一千二百余年。

中原王朝统治南疆时,一般只要求各绿洲政治上的归属,并不进行经济上的掠夺。中原王朝派驻当地的军队,大多靠垦荒屯田来自给。北疆游牧政权的社会制度往往很落后,它们统治南疆主要是为了进行经济掠夺。因此,他们的统治往往是很残暴的,他们不断强征大量财物,掠夺妇女和儿童,并且强迫各绿洲出兵与中原政权为敌。他们还往往在服饰、语言上对各绿洲人民实行强迫同化。而且,这些游牧政权多与中原王朝为敌,从而阻碍了天山南北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新疆只有统一在强大的中原政权之下时,才可能得到安宁、进步和繁荣。

新疆不仅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还是草原民族与农业民族的交界地带。几千年来,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部落、种族和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交往冲突。旧有的民族,相继地战败、灭亡、徙出。新的民族,不断地产生、壮大、迁入。战败灭亡的民族,并没有消失,他们多融合于新来的民族。徙出的民族也往往在新疆永恒的山川上在后来的民族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东进西走、南来北往的民族,不断地在这里聚合、分散。没有哪个民族能长久地保持不变,也没有哪个民族能一直居于垄断地位,新疆就像一座巨大的溶炉,几千年来把各种不同的种族、民族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文化熔铸于一炉,使这里的人文面貌不断变换着色彩。

考古学家们在新疆发掘出了很多当时居民的干尸和骨骼,经过测量和分析,发现他们属于不同的种族。这也说明了当时新疆居民人种的混杂,并与东方和西方都有联系。一些文献材料和神话传说,也可与人种的测量互相印证。如汉文史料中的羌人西迁,周穆王西巡,古于阗文遗书中塞人东徙等记述,都为新疆古代居民的来源提供了一些线索。

战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民族有羌人、汉人、塞种人和来自印度、西亚甚至欧洲的雅利安和伊兰种人。秦汉时期,新疆的民族成分发生了变化。公元前年,来自蒙古草原的匈奴人赶走了可能属于塞种的月氏人,占据了天山北麓。匈奴的属部乌孙人也乘虚进入伊犁河一带建国。同时,居于南西伯利亚的丁零人部落也纷纷越过阿尔泰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前年,张骞通使西域后,汉朝逐渐控制了天山南北。从此以后,来西域驻守、屯田、经商和出使的汉族军人、农民、商人和使者就大量涌进了新疆。当时,怯卢文和汉文在南疆居民中同时使用,西域地方政府发行的汉、佉二体马钱就是很好的例证。东汉以后,匈奴战败西迁,到了公元二世纪,鲜卑进入天山北麓。

五世纪初,雄峙于漠北的柔然族大举西进,控制了整个新疆。五世纪末,柔然衰落,漠北的高车副伏罗部西迁到新疆东部建国。葱岭西的厌哒也乘机占据了南疆西部。来自青海的吐谷浑也于此时占据了新疆东南部。同时,丁零人中的突厥部崛起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到六世纪中叶,突厥骑兵击灭柔然汗国并取而代之,控制了全部蒙古草原和天山南北。西突厥可汗的牙帐就设在今库车北的天山山谷中。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突厥语化的过程被唐朝的统治和汉文化的传播打断了二百余年,但到了九世纪中叶以后,新疆的突厥语化就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九世纪中叶以前,新疆各地的语言文字和人种都有明显差别。在北疆游牧的多为操突厥语的铁勒部落。根据当时的石雕、壁画和文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宽睑、细眼、少胡须的蒙古人种。而当时南疆的居民则多表现为高鼻、深目、多胡须的欧罗巴人种特征。各绿洲上的语言文字也不统一,共有7种语言24种文字。其中,较重要的是印欧语系的塞语(古和田语)和古代焉耆-龟兹语(又称吐火罗语)。而东疆则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地区。

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唐朝退出新疆,铁勒部落逐渐征服了南疆各绿洲,并且强迫当地居民使用突厥语。到公元年,南疆最后一个土著人的国家,于阗国被征服,于是当地居民原来使用的语言文字逐渐消失,整个新疆的突厥语化就基本完成了。

十世纪中叶以前,新疆的居民多信仰佛教、摩尼教和萨满教。但此后,伊斯兰教自西向东逐渐传入新疆。狂热的伊斯兰教徒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宗教战争和传教活动,到了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将各地的佛教寺院彻底消灭。于是,新疆各地的居民都改信了伊斯兰教。从此以后,新疆的人文面貌就深深地打上了突厥语和伊斯兰教的印记,并且一直延续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在语言、种族、文化习俗和生产方式上各不相同的部落和集团,经过融合和重新组合,新形成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尽管这些民族的名称早已存在了近千年,但经过民族融合,他们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的。新疆现有的少数民族,大多是在这个时期最终形成的。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048.html